Quantcast
Channel: 果知网 »影音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

「电影」窃听风暴

$
0
0

 

文/暖季

 

《窃听风暴》是32岁的年轻导演唐纳斯马克的第一部故事长片,影片围绕监听特工戈德维斯勒和被监听对象德莱曼夫妇之间展开,作为森严恐怖的国家安全局的一名特工,他的工作要求他严谨冷酷,他几乎没有笑脸。他像一部机器一样,忠实履行着极权主义的最高核心传来的指令。作为一个零部件,他的工作所遵循的必然性和强迫性,要求他必须丧失一个人所必需的起码的个性和情感特征,就像他的上司所警告他的,不能感情用事,时刻注意自己的立场,是否与这部庞大的极权主义机器保持高度一致。维斯勒和另一名秘密警察轮流值班,24小时监听德瑞曼夫妻的生活。然而,维斯勒没有料到的是,就在窃听的过程中,他的人性逐步复苏。他带走了剧作家书桌上一本布莱西特的诗集、并被那些诗句深深打动;当他在监听器里听到德瑞曼饱含情感的钢琴弹奏时,忍不住流下热泪。就在德瑞曼开始向西德媒体秘密匿名撰写揭露东德人自杀状况的报告时,维斯勒选择牺牲自己的仕途,凭一己之力保护他们。他遣走了另一名值班警察,一个人监听德瑞曼夫妻,并杜撰监听报告,最后在危机当口,帮助剧作家躲过一场巨大的劫难。

 

在影片中,戈德维斯勒通过安装在门铃上的电线,让作家知道了妻子和文艺部长约会的秘密,而也是他在酒馆里见到了女演员,通过自己的话感动了她,让她回到了作家的身边。戈德维斯勒完全被他们吸引了,感动了,.有一个镜头是艺术家夫妇幸福的拥抱在一起,而他在耳机的另一边也侧着身体,环抱着手臂,仿佛是在安抚着爱人,这时另外一名接班的特工来了,他马上坐正身子,严肃的说:“你又迟到了5分钟”。

 

影片表现前民主德国人们对自由民主的追求与向往,文中的主角应该是那对艺术家夫妇,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作品的震撼力必定会大大降低。创作者很巧妙的选择了窃听特工这个特殊的角色,一方面,他是普通大众的一员,他的心路历程在体现了人心所向;另一方面,在他决定用自己的前途命运作赌注来挽救这对夫妇的时候,一个平常人的这样的决定,其本身的震撼力就远远超过了艺术家们所做的一切,而这个动人的故事又与那个大的时代背景交织在一起,足以撞动每个人的心弦。

 

电影一开始就打出了这样的字幕,“公开化无处不在”,在影片中,东德人民人心惶惶的景象也并非是导演浮夸,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每个国家都有着特殊的专门负责国家安全的防卫部门。于是,就有着这样一群身份特殊的人,在今天的美国他们叫做CIA;回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在前苏联他们叫做克格勃,而在曾经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他们叫做史塔西。在这段黑暗的历史时期,这些藏在幕后的秘密警察担任着搜集情报并监听监视的工作。从东德成立伊始,史塔西的正式聘用和合作者人数就持续增加,总共接近30万;直至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际,东德有将近600万人被建立过秘密档案,超过其总人口的1/3。而这部电影表现的就是,全东德百姓被一百万史塔西秘密警察控制着,还有两百万名告密者的情况,而史塔西的目地就是要知道别人生活的任何一个细枝末节。

 

影片以主体阴冷而萧杀基调反映了白色恐怖时代的特质,却在各处细腻体现了人性温暖和真实的光辉。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中,人性的善恶都体现的淋漓尽致。有人出卖了自己亲友,有人居位谋私,有人不能妥协与时局而以自杀抗争。但其间人性的美善被表达得分外深刻而细致:作家为救助自己朋友所冒的风险、相互间的资助;以及魏斯曼在监听过程中的丝丝入扣的细微改变:他不动声色地支走可能会危害到作家的人,修改了窃听报告的细节,隐瞒了实情,以及最后紧要关头所作出的巨大牺牲。片中许多细节展示了这位史塔西细腻而深沉的内心境界,他在监听过程中体现出的孤独感和默默无言的隐忍;即使是在最后关头他的上司询问他“你还站在对的一方么”也作出了意味深长的回复——这些细节都完美地表达了角色中人性的那些微弱的闪光处。

 

影片中在绝望中挣扎的人们时有放弃对新生活的希望而悲惨死去,最终活下来的幸存者捱过了柏林墙的倒塌和胜利。历史终于成为了历史,而用艺术的方式记载下曾经的岁月,不是为了憎恨,而是反思。虽然在特定的时期,暗魇蒙蔽了真理和良知,但历史的进程永远不会因为某种力量而停滞不前。这部电影虽然借用了政治题材,但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还是它表达的最本真的人性,那就是无论什么都不能阻止人们对自由与梦想的渴望。

 

优酷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xNDE2MzQw.htm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

Trending Articles